水粉画的用笔看似简单,其实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,任何绘画风格的形成都与用笔有关,广东度岸画室的老师指出怎样用笔反映了画者画技的成熟与否,事关画面的效果。画水粉画应当随形体结构用笔,用笔要果断、准确、概括简练;用笔要活泼、自然、统一,讲究用笔的动作与速度,要有先后次序,追求变化,注意用笔的继承与发展。

  关 键 词:用笔 变化 自然

  一幅水粉画不管怎样复杂,都是一笔一笔地画成的。用笔是水粉画最基本的、必然的表现手段,是构成水粉画的最小因素。不同的用笔能体现不同的画面效果、风格。用笔用得好,会大大增强水粉画的表现力,使画面生动、富有魅力。水粉画上许许多多的毛病都与用笔有关,用笔不好,就会成为提高作画水平的障碍。如何用笔,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和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,认为可以遵循以下要点。

  1.随形体结构用笔

  要想塑造好物体的立体感,就要依靠物体的明暗变化规律——五大调子去表现物体,伴随着形体结构的转折,明暗与色彩都会发生变化,用笔的方向、起止要随着形体结构的转折来用笔,也可以理解成依照明暗关系与色彩关系来用笔。因为形体结构的转折与明暗变化、色彩变化是紧密联系的。用笔的大小要随着形的大小而改变,简单的结构,大的部位、形状,我们可以用大笔去表现,如背景等。复杂的小结构、小的部位、小的形与细节,要用小笔去表现,如高脚杯、瓷器的口部、碟子的厚度等等。只用大笔触必然显得空、不精致,只用小笔触易琐碎、放不开。两者要互相结合。

  2.用笔要果断、准确、概括简练

  每画一笔都要稳妥、形色兼备,考虑不好,不要随便下笔,一旦下笔就要果断、准确、干脆利落。一旦笔触落于纸上,就不要轻易描抹、改动。力求一次画好,这就好比是“金口不开,开口不改”。除此之外,用笔还要概括简练,这就要求我们大胆恰当地一笔解决一个块面、一个转折等,也即一笔完成一个任务或几个任务。如一笔同时解决明暗、纯度、色相、块面、虚实等。我们能一笔画好,绝不用两笔,尽可能用少的笔触塑造好物体。避免用笔琐碎、刻意地反复描、涂、抹,此是水粉画用笔之大忌。由于水粉材料的限制,反复地描、涂抹会使底色泛起、变脏,描、涂、抹会使人感到死板僵硬、机械、不放松、不爽快,因而也就失去了绘画感。此所谓人为太过天趣尽失。

  3.用笔要活泼、自然、统一

  北服美术培训中心老师指出活泼就是要画得生动、灵活多变。笔触过于规整、雷同就会使画面显得拘谨、呆板。统一就是对变化的节制,是笔触上的共性。变化与统一是辩证的,笔触只求变化就会看上去很乱。乱即变化,不乱即统一,变化与统一是矛盾的双方,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找到双方的平衡点。中国画论要求用笔时要做到:“乱中不乱,不乱中又有乱”“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”“不齐之齐,齐而不齐”。这都是这方面很好的论述。“乱中不乱”说明这种乱应该是有控制的乱,失去了控制,那是真正的乱,而非我们需要的活泼,“不乱中又有乱”即在一个度的把握之下,尽量求得变化。

  自然就是要画得放松、毫无拘束。中国画论上说:“‘自然’二字是画之真诀、自然是活勉强即死、一有勉强即非自然。”要求用笔做到“纯任自然,如不经意”,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,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。如不经意是好像不经意,并非真正不经意。要想做到画面上的如不经意,还需要我们很经意地去追求,很认真地去对待、去思考、去研究、对画面的效果斤斤计较。反过来说,这种经意在画面上不能有一丝一毫地显露出来,要看上去“如不经意”,这也是我们努力的结果。只有熟练地掌握绘画技巧、规律,才能在作画时画得毫无阻碍,纵笔挥扫,气势一贯。作画时看似不假思索其实是千思百虑形成的本能。如果是真正的不假思索、忘乎所以地乱画并不是自然、放松,而是乱了方寸。用笔轻浮、似是而非也不是自然、放松,而是软弱无力的表现。

  4.用笔的动作与速度

  用笔的动作不同,会形成不同的笔法,有摆、拖、贴、点、揉、擦、涂等。摆、拖、点、贴都是一笔一笔地画。摆:有一定的力度和运笔方向,可长可短。拖:在运笔过程中渐渐抬起,有一定的方向和力度,笔干一些。点:比贴面积小一些,可以有一定方向,也可垂直起落。贴:力度轻一些,在画面上垂直起落。揉:指转动而联贯的用笔。擦:指用干笔轻轻在画面上扫,笔与纸不即不离。涂:指连续排列的用笔。以上笔法也可以互相结合使用,如先摆后拖、先摆后揉、先揉后拖等等,这都是连贯的动作。除此之外,还有罩色、洗等用法。

  用笔的快慢看情况而定,一般情况下要稍快一些,太慢则不爽快、不出效果,尤其是拖。但有些笔法过快也不行,如摆、涂得过快会出现飞白。速度与笔上水分之间的关系要把握好,水分适中可以画得快一些,水分少而画得快易出现飞白,飞白过多会影响画面效果。

  5.用笔要有先后次序

  在颜色较复杂、重叠的情况下,先画面积大的地方,后画面积小的地方,如一个瓷罐上有高光,但面积小一些,应将高光下面的颜色画好,再点高光。又如一个不锈钢制品上面有许多深浅不一的色条,也有大面积的蓝灰色,应先将蓝灰色铺好底,再画深浅不一的色条,又如可画好背景后,再画水果的把。

  先画薄的地方再画厚的地方,这分两种情况:一是先画薄的地方,然后向厚的地方转移;二是分层画的时候,先画得薄一些,再渐渐地画厚。

  先湿后干,如果有些部位和笔触需要湿一些,有些部位笔触需要干一些,尤其是干与湿互相重叠的情况下,应先用湿画法画,随着颜色的变干而过渡到干画法上。先画暗部后画亮部,即先从物体的暗部画起向亮部过渡,这样不容易画粉,是较常用的一个次序。

  其他次序,由于水粉有很强的覆盖能力,它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次序,除了由暗向亮画以外,也可以先画亮部再过渡到暗部,也可以从明暗交界线向两侧过渡,还可以铺一下亮部灰面(中间色),然后将亮部提亮,再将暗部画暗,后加反光和高光。各种画法并用可避免概念化,而使画面手法灵活多变,用何种方法看需要而定。

  6.用笔要追求变化

  用笔要活泼、自然,就要追求变化,用笔要有聚散疏密、强弱虚实、干湿厚薄、大小长短、曲直方圆、深浅宽窄、明度色相纯度、点线面、方向、节奏、急缓等变化。在疏密的变化上,中国画理论特别注意三或五这两个数字,要么二为密一为疏,要么三为聚二为散。三与五都不是确切数字,只是一个大概比例。聚散疏密是辩证的,疏中有密,密中有疏。虚实是互相对立的,互相衬托、对比、依赖,没有虚就没有实,没有实就没有虚,虚实相生,实中有虚,虚中有实。在实际的操作中,我们可以避免一些情况的发生,如方向太一致、无变化、对称,对称则呆板,又如笔的形状雷同,明度、纯度、色相一样,疏密一致,虚实无变化;用笔大小、长短、宽窄雷同,用笔不可等距离、不可横平竖直,用笔要曲直相结合等。

  7.用笔的继承与发展

  在用笔上,我们可以借鉴古今中外前人的经验,我们今天遇到的一些问题,其实前人早就研究过,并且有许多成功的经验。我们也要向西方学习,因为那里是水粉画的故乡。我们尤其要注意学习我们祖国的伟大传统,在笔法的运用上我国有独到的见解,历代均有画论、文章。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魏晋南北朝谢赫的《画品》、五代荆浩的《笔法记》、宋代郭熙的《林泉高致》、明清时期的《苦瓜和尚画语录》等等,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教材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造、发展自己的风格,达到前人所说的“有法之无法,方为至法”的境界。最后我们还要向大自然学习,这是绘画的源泉和灵魂。自然界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变化,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和法则,也是绘画的语言和法则,画理与自然之理是相通的。各种变化在自然界中浑无人工痕迹,自然而然。我们在绘画中就是要追求和达到这种状态,即所谓“参乎造化,妙合自然”。

  总之,绘画之所以有趣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不同于照相的手工性,即人工的痕迹。用笔正是这种人工痕迹的体现,人们用笔体现自己的感觉和趣味,这种感觉和趣味会因时间和自己的认识的变化而改变。这体现了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个体上的用笔差异性。不同的时代,会有不同的审美主张和趣味。一个人不能不受时代的影响,这就使每个人的用笔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,造成个性与共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有心理、生理、性格及对艺术的认识理解、学习经历、世界观等。人们总是追求创新,因为旧的形式和趣味不能表达新时代的思想和感受。这就是画家石涛所提倡的“笔墨当随时代”。当人们达到了用笔的最高境界时,也就达到了画理与自然之理相通的境界。